聊城鋼管行業未來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支撐
由于國內外的市場價格差異,我國聊城鋼管出口數量從2016年達到頂峰之后逐漸下滑,2018年上半年聊城鋼管出口快速下降,隨著市場價格變化,聊城鋼管出口數量恢復穩定的水平。吳京晶預計2019年聊城鋼管出口的規模跟數量跟今年大體持平,進口的數量可能維持在近幾年的同等水平上,反映了中國的聊城鋼管產業已經非常有競爭力。
供給側結構改革使國內鋼鐵行業恢復了活力,整個行業有一個很好的盈利狀態?;仡櫄v史,吳京晶認為2005、2006年之前中國鋼鐵產業供給短缺,沒有跟上經濟發展,所以產量逐步上行。金融危機引發的4萬億投資又把它往上推了一下,之后連續幾年,市場價格持續下降,一直到2015年底2016年初達到極值,又開始供給側改革,把產出的缺口逆轉了,之后鋼價又開始逐月上行。
同時,他指出,供給側結構改革也推動了原材料快速上漲,鋼鐵行業未來將面臨利潤收縮的壓力。未來環保政策的影響會更加強,持續的時間比供給側結構改革時間更長,這種環保影響對于季節性的供給擾動會使得鋼材價格在高位波動,所以利潤收縮,但是絕對價格不見得大幅下降。
談到下游用鋼需求,吳京晶表示,目前還看不到明年鋼鐵需求大幅下降和顯著負增長的影響因素。他認為中國居民杠桿加到很高水平,房地產發展應該到了一定規模。對應鋼鐵的需求,不能預期再有一個快速增長,但是也不應該預期有一個大幅下跌,無論如何房地產增速還是正的,但是增速會減緩。
汽車行業前兩年刺激政策透支了大量需求,主流觀點認為今年四季度汽車增長是負的,全年可能維持正增長,但是明后年應該都是負增長。不過,吳京晶預計汽車行業可能在之后的幾年開始恢復增長,長期愿景比較樂觀,有大量的潛在增長。同時,他表示,現在海運市場在逐步的復蘇,利于造船行業穩定增長。
展望中國鋼鐵市場,吳京晶對用鋼需求消費比較樂觀。參考發達國家經濟體人均粗鋼消費達到人均500公斤,并持續20年以上,長的49年。我國2013年達到消費頂峰,2014年達到產量頂峰。如果中國經濟發展沒有大的變化,我國在峰值基礎上人均消費500公斤左右,發展5年、10年是起碼的,甚至20年、30年也是可期望的。
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,基本上已經完成去除落后產能的任務。吳京晶指出,環保影響對行業肯定是下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。環保不會大幅度的放松,環保的方向不會發生180度改變,對產量生產、鋼鐵影響依然是持續的。